实验秘籍 | 样品前处理的方法优化之路
2021年12月02日
岛津小剧场
韩梅梅:我做猪肉中五氯酚酸残留量项目,回收率不到60%,怎么办?Σ(°△°)?
李雷:我做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检测,回收率只有30%,求拯救!w(゚Д゚)w
今天我们来讨论,食品样品前处理中回收率不达标时的解决方案
发现问题
分析实验中,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提取、样品净化、样品浓缩等步骤。回收率是考察方法可行性的重要指标,能够衡量整个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目标化合物的损失情况。
当回收率不能满足标准要求时,我们需要逐步排查,确定实验操作中,哪一步导致目标物损失过多。通常情况下,我们按照样品前处理的基本步骤,从后向前,逐一排查。
第一步 蒸标实验
蒸标实验即样品按照相同的提取、净化步骤操作,在浓缩之前加标液,经浓缩后进样分析。
蒸标实验中目标物回收率偏低,说明浓缩步骤导致目标物损失较多;若此时目标物回收率正常,说明目标物的损失是由样品提取或净化步骤引起的,我们可以通过后加标实验进一步排查。
第二步 后加标实验
后加标实验即样品按照之前相同的提取步骤操作,在净化步骤前加标液,并按照相同的净化、浓缩等步骤操作后再进样分析。
后加标实验中目标物回收率偏低,说明净化步骤会导致目标物的损失;若此时目标物回收率正常,说明回收率低是由样品提取步骤引起的,应针对性地对样品提取步骤进行优化,如优化样品提取溶剂类型、提取方法、提取次数等。
净化步骤的优化
经过上述步骤排查后,若发现目标物回收率偏低是由固相萃取(SPE)净化步骤引起的,还需要进一步排查原因。
如果超过5%的目标化合物出现在样品流出液或清洗液中,可能是目标化合物在SPE小柱上保留不足引起的;如果目标物在样品流出液或清洗液中未出现但在洗脱液中少量出现时,目标化合物可能没有被洗脱溶剂从小柱中充分洗脱。
SPE小柱保留不足
目标物在SPE小柱上保留不足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如下:
目标化合物未完全洗脱
目标物未完全洗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如下:
举一反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际检测中,针对不同样品基质与目标物的性质,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SPE小柱。
通常情况
针对中等极性或者非极性的非离子化目标物,可以选择反相模式的SPE小柱,如亲水亲酯共平衡小柱(SHIMSEN Styra HLB小柱);针对可离子化目标物,可以选择离子交换SPE小柱,如适用于弱碱性化合物的阳离子交换小柱(SHIMSEN Styra MCX小柱)。
特别注意
在离子交换型SPE小柱的选择及操作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目标化合物的解离常数与溶剂的pH值!
扫码探索更多
SHIMSEN Styra 系列固相萃取小柱